查看原文
其他

黄朝文:赤脚医生余叔叔

姚小红主编 作家荟
2024-12-04

作者:黄朝文


七十年代,五六岁的我才刚刚记事。那时还是大集体,各地响应党的号召搞农业学大寨,生产队里改造田地,抬运石头砌大摆。父亲身个小,队里安排他推架子车运小石头填摆方。那天,一不小心受伤了,躺在床上动弹不得。

家里请来了一位赤脚医生,那位医生背了一个四棱四正的医生包,暗红色皮革制成,翻盖上有一个按钮,一摁开了,一摁扣上了,按钮下面有一个大大的红十字,看上去甚是高级漂亮。

父母亲称呼他余医生,他大约三十出头,个头高大,很有派头,一双眼睛炯炯有神,鼻梁高耸,自然卷发,相貌十分帅气,乍看起来像是一个俄罗斯男人。他说话声音干脆响亮,富有磁性,幽默风趣。一看便是一个讲究人,瞬间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好感。父母亲要我们喊他余医生,可我们胆小忸怩,只敢躲在远处偷看,压根儿不敢靠近。父母亲又要我们喊他余叔叔,心想,还可以,这样称呼他既礼貌又亲切。

余叔叔揭开医生包,我们伸长脖子去望,见里面有注射器、剪刀、镊子、听诊器等,还有各种药片和药剂。注射器装在一个白亮亮的不锈钢小盒子里,药剂装在一支支铅笔粗细的小玻璃管里,小玻璃管整齐摆放在一个小纸盒里,药片装在一个个小纸袋里。

父亲是架子车失控被撞了胸部,导致胸内瘀血、胸闷、胸痛、呼吸困难,不能行走和干活。余叔叔先给父亲拔罐、打针,又配了一些药吃。就这样,他隔三差五来我们家,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,父亲终于好转了,能大胆行走了,也能下地干活了。

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,家里根本没有好吃的,常常是红薯玉米糊红薯干玉米糊,稀溜溜的,锅里照见碗,碗里照见人。稍好点的,不加红薯红薯干光玉米糊,再好点的,较为干稠的玉米糊。因家里有医生,母亲尽量变着法子改善伙食,可是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又能好到哪里去呢。好在余叔叔从来谦虚,一点不摆架子,做什么饭他吃什么饭,从不嫌弃,品质高尚的人大都是这样。

一直不知道那个帅气的余叔叔究竟从哪里来我家的,不知道他究竟住在哪里。过了半年,我开始跟着哥哥们去学校了,第一次离家去那么远,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。这里虽然是一所学校,但教学设施却十分简陋,有南北朝向一排瓦房,里面一个大教室,一间教师宿舍兼办公室。操场西头还有一间东西朝向的瓦房,一个教室,房子墙壁上的石灰已经多处剥落,破旧不堪。一条弯弯的小河由学校对面流过,夏季涨洪水时,能清楚地听见河里哗啦啦的流水声。学校东边大半圈居住着五六户人家。

这里是津铺大队三队的地盘,小地名叫做水田,也是津铺大队与龙光大队之间交通咽喉。学校有上百名学生,上课时,读书、唱歌,下课时,拔河、挤油、嬉闹、玩耍——声音响彻云霄,热闹非凡。每天有许多南来北往的行人路经此地。所以,这里是津铺大队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。

有一天,我突然见到了余叔叔,因为他的相貌特殊,一眼便认出来了,他在院子里正在做着事情。天啦,原来余叔叔就住在学校附近。后来知道了,他家房子紧靠着我们操场,房前屋后屋里屋外到处收拾得干干净净。

终于,我上学了,第一课,九宫格练习铅笔字。一位女老师,大约三十多岁,披发,长瓜子脸,标准东方女性形象,甚是美丽漂亮。当她来我身边教我写字时,身上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清香,那时化妆品少,见过河蚌油和香汁,普通人根本用不起。她很有耐心,对待我们,像是妈妈对待孩子一样和蔼慈祥,挨个手把手教我们写字。她姓付,大家管她叫付老师。以前,我只有乳名,没有姓名,这天,就是这位付老师给我起了一个姓名,出自对她的无比尊敬,此名一直用至今日,从未更改。

过了几天,听人说,付老师是余叔叔的爱人,可是我不相信,后来发现他俩在一个屋里进出,才知道这是真的。我又一次惊叹不已,一个帅气有才,一个美丽漂亮,真是郎才女貌,天造的一对,地设的一双。

没教三五年,付老师弃教从政了,因为她才能出众,被提拔成了大队干部,大家都称呼她付书记。从此,经常见到三五个干部下队,到各生产队搞工作——开会、估产、调解民事纠纷、指导农业生产等。也常来我们六队,付书记也常来,那么高的山那么陡峭的路,多亏了他们爬。

学校操场东南角是我们上学放学的大路口,路口处有一棵大树,隐约有些印象是白蜡树,两人合抱粗细,高四丈有余。靠着树有一间小房子,面积大约五十平米,里面有一副石磨。上学放学,课间时间,总能见到一位老人,约莫六十多岁,瘪嘴,着一身乌黑便衣,戴黑色火车头帽,在那间小房子里推磨。后来知道他也姓余,是余叔叔的父亲,相貌姓名至今仍记忆犹新。

余叔叔家有两个小姑娘,大家闺秀,美若天仙,倾国倾城,大的比我们稍小几岁,我们一起上过学,小的大约两三岁,几年后又增添了一个小弟弟。过了许久,又认识了她们一个大哥哥,他比我年长三四岁,身个不高,生得壮实,我去念小学没几年,他便去街上念初中了。


各生产队提拔培养了一位赤脚医生,我们队是陈医生,二队是樊医生,其他队的忘记了。但这些新提拔培养的年轻医生,医术水平都普通,需要进一步深造。全大队五六位医生中,就数余叔叔最年长,医术也最精湛,所以大队里谁有个三病四痛的,总要去烦劳余叔叔。

听大人讲,我小时候,也曾在鬼门关走过好几遭。其中最严重的一次,发生在我还很小的时候,那时还没有记事,已经完全没有了印象,直到十多岁后听母亲讲述了详细过程。

在我三四岁时,有一天,母亲发现我走路姿势跟往常不同,一跛一瘸的,母亲问我原因,我说腿痛,母亲将我拉过来,把腿脚到处看个仔细,没有发现异常。谁知,当晚小腿开始红肿,不能着地,胀痛跳痛,母亲急了,去请余叔叔来看,余叔叔反复观察,最后诊断结果,我的右腿小腿骨内长有骨肿瘤(西医来说,就是骨髓炎,重症患者可致人死命)。母亲听了,几乎被吓瘫,孩子这么小,得了这种病,若能治倒还好,若治不了,一辈子站不起来,怎么得了。

余叔叔见状,也捏了一把汗,是啊,这么小的孩子,若是腿瘸了,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,什么也做不了了,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。于是,余叔叔心里发誓,一定要全力以赴医好这孩子。第二天,正式开始治疗,打针、吃药、拔罐,第三天,打针、吃药、拔罐。过了七八天,我的小腿化脓出头了,这时,需要手术切开,排出其中脓液。

余叔叔掏出手术刀,闪闪发亮,锋利无比,进行了简单地水煮消毒。因缺少麻醉药,余叔叔手持手术刀,跟哄自己孩子一样哄着我。他说,是有点痛,要我咬紧牙关,尽力忍着,千万不能动弹,我听了,点点头。母亲也准备了一些好吃好喝的放在旁边。

开始动刀了,余叔叔一刀划下去,我小腿上的肉被切开了一条口子,他用手指一摁,顿时冒出了一股红里带白的东西,我痛得嗷嗷直叫,不断地挣扎着。父亲母亲使劲捉住我,并不断的哄我:忍着,忍着,一会儿就好了。余叔叔说,这是脓液,病毒、细菌等一些坏东西都在这里面,要把它们挤出来,腿才能好。到底是高明的医生,不仅精通医术,还精通心理,我彻底服了他。往后,我就任他摆布,再痛,我也能忍着,也不再随意动弹。

这个伤口弄好了,没过几天,旁边又冒出了一个头,余叔叔又给我弄第二次手术,这一回,算是彻底根治干净了。他用了一种不知什么药物,白色粉末状,撒在我的伤口上,然后包扎起来。每天打针、吃药,每隔三两天,解开绷带换一次药。母亲找来了木棍,给我削制了一根拐杖,我左脚着地,右脚踮着,双手拄着拐杖,进门、出门、上茅厕等,勉强能自理。

过了十多天,余叔叔给我换药时,发现伤口已经长好,父母亲见状,高兴极了,心想,要不了几天,这孩子不用躺床上了,不用拄拐杖能站起来了。余叔叔说,往后不需要特殊治疗,让孩子好好休养即可,并说明天不来了,临行前留下一些药,叮嘱按时吃。父母亲千恩万谢地送别了余叔叔。

余叔叔每次来我家,总是走得满身大汗,可想而知,翻越几座大山,步行五六里,辛苦,累,那是自然。可是到最后,他却没有收一毛钱治疗费。那时候,大队里一些干部、医生、匠人、师傅,才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,令人无比敬佩。

每天早上起床,父母亲第一件事便是看我的腿,每天放工回来,第一件事也是看我的腿,巴望着我能早些站起来。可是,过一天,站不起来,又过一天,站不起来,眼见半个月过去了,仍然没有一点起色。母亲焦急万分,奇怪了,伤口长好了,也不很痛了,为什么就站不起来呢。

距离我家二十里外有一座大山,山上有一座老爷庙,一条大路从庙前通过。此路南通六郞,北达六斗,那时不通公路,此路便是连接六郞、上津和六斗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。庙里香火很旺,远近的人们纷纷来此烧纸上香,一年四季香客络绎不绝。那天,母亲与大姐也去庙里许愿,请求老爷保佑我的腿疾早日痊愈。并且承诺,如果灵验,答应敬奉多少纸钱、香和鞭炮。

回来后,继续关注我的腿,那段日子,我的腿简直成了全家人关注的焦点。可是,过一天没有好转,过两天没有好转,又是半个月过去了,照样没有好转。母亲心里几近绝望,心想,算了吧,死马当作活马医,就算这孩子永远是个瘸子,已经许下的愿是不能不还的。

那天,天气晴朗,温暖如春。母亲准备了香、纸和鞭炮,跟大姐一起出发了。临行前,母亲将我抱起来,放在屋檐下一个草堆上,那里暖和。去那座庙山高路远,往返需要五六个小时,她俩七八点出发,下午一两点便返回了,当她们行至对门半坡上时,远远地看见我摔开拐杖站起来了,还能慢慢地挪动步子,她俩顿时高兴得泪流满面,赶紧飞奔回来,一把将我搂在怀里。

最后,母亲感慨地说,做人呐,需要真诚,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,许下的愿一定要还。今天,我们的真诚感动了庙里的老爷,他大慈大悲,保佑我的孩子今天就能站起来了。接着,又双手合十,嘴里念念有词,感恩无限。母亲的这番话成了经典,让我深受教诲。

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,一生相信科学相信医学,而母亲呢,首先相信科学相信医学,其次,她还相信庙里的老爷。因为她是长辈,我不能置疑,不能与她争辩,更不能反驳。她相信,就让她相信吧,只要不影响大体,又有何妨。

余叔叔是我们的恩人,对我和父亲都是救命恩人,是他的精心治疗,换来了我们的健康。余医生以其无私奉献精神,以其精湛的医疗技术,以其热情的服务态度,为我们父子,乃至全津铺大队数百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
以余叔叔为代表的广大赤脚医生,他们解决了农村偏远地区因交通不便和家庭贫困就医困难的问题。赤脚医生是那个时代乡村医生的一个称谓,他们用满腔的热忱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治病疗伤,他们是农村人的贴心人,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人服务。他们不分白昼随叫随到,不计报酬一心为民,他们才是真正的值得颂扬。

九十年代初,余叔叔全家迁居外地,至于迁往何地不得而知,现在知道了,他们在十堰居住。三十多年过去了,余叔叔夫妻俩应该年近八十了,不知二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如何。因为工作繁忙,也没有能去看望他们一下,实在深感惭愧。祝愿二位老人身体健康、万事如意、阖家幸福。

2024/11/20于郧西。

作者简介:黄朝文,男,湖北省郧西县人,郧西县第一中学教师,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三十五年。业余爱好:徒步、音乐、乒乓球、养花草和写作。



长按识别二维码,可关注《作家荟》

作家荟启事


稿酬规定:

1.2024年2月1日起,文章采用后,稿酬5元;一个月内,在公众号阅读量≥500的,稿酬10元;阅读量≥1000的,稿酬15元;阅读量≥1500的,稿酬20元;阅读量≥2000以上的,稿酬30元。

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,5元以上者70%发放给作者,5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,留作平台经费。

2.稿酬和赞赏在下月上旬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当月稿酬。

3.采用作品都将在《今日头条》《百家号》等大平台发布,要求原创首发作品,非原创首发请勿投寄。

4.《作家荟》微信号stzx123456789投稿邮箱:125926681@qq.com

《写乎》微信号:hongyupt投稿邮箱:499020910@qq.com



点个好看,好运连连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作家荟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